清代人黎世序,字景和,号湛溪,河南罗山人,谥号“襄勤”,后人敬称“襄勤公”,历任镇江知府、江南河道总督等职,为人淡泊清正,从事治水工作十余年,功绩卓著,被道光评价为“干国良臣”。
嘉庆十三年(1808年),黎世序赴任镇江知府。他刚到任就走访当地百姓,发现镇江练湖年久失修,积淤成田,汛期水患频发,老百姓深受其害。黎世序根据实地考察并广泛征求专家和民众的意见,拟订了治理练湖的方案,拟建造三座防汛大闸。可是由于工程较大,一时难以筹齐工程经费。黎世序刚到镇江,当地官员和地方豪绅按照旧习,纷纷前来拜访,并暗送银两,试图与黎世序拉关系。黎世序为官从不收礼,但建造防汛大闸又急需用钱,他便以“捐款修湖”相劝,并在府衙前张榜公示何人捐款钱数几何。镇江百姓见榜后,也纷纷捐出家资,终于凑足了建设经费。一年后,三座防汛大闸如期竣工,水患得到根治,镇江百姓拍手称赞。
嘉庆十七年(1812年),黎世序升任江南河道总督。他十分重视洪泽湖的治理,认为治水的关键在于治漕,而洪泽湖又是治漕之关键。黎世序充分汲取前人经验,采取“束水攻沙”“蓄清刷黄”等治河方略,收到明显成效。以前,清江浦至云梯关一带,河床较高,漕运屡屡受阻。为此,黎世序主张收蓄湖水,抬高水位,让清水畅快流出,冲刷黄河堆积的淤泥,再引黄河水疏通漕运。因此,治漕必须抬高洪泽湖的水位,筑牢洪泽湖大堤。黎世序在蒋坝以南修建堤坝,从而大大增强了洪泽湖的蓄水能力,使得“蓄清刷黄”的治水方略得以顺利实施,从此漕运畅通无阻,黎世序也多次受到朝廷嘉奖。
黎世序治水善于创新。嘉庆二十年(1815年),黄河暴涨,堤工奇险。黎世序命“在埽前抛碎石,以搂护之”,埽堤转危为安。旧时在埽前抛的都是大块石,黎世序改为碎石。原来经过黎世序仔细探察研究,发现碎石护堤效果并不比块石差,且当地采石场有大量遗弃的碎石,既多又便宜。后来,实践证明了黎世序的判断,用碎石护堤不但节约了费用二十余万两,还缩短了工期。此举虽是“利国益民”之举,却遭到奸商和贪官的反对,甚至放出了“秦始皇偷梁换柱,黎世序碎石填河”的诬陷之词,但黎世序不为所动,坚持用碎石护堤,进一步巩固了河防。
黎世序不仅治水有方,而且为官勤政廉洁,从不徇私。黎世序生平无玩好,无妾媵,两个儿子皆布衣素食,在清江浦街市上行走,老百姓都看不出他俩是堂堂二品大员的公子。黎世序妻弟王某以知县赴安徽省候补,当时安徽承宣布政使徐月樵是黎世序的门下士,妻弟想请黎世序写一封信给徐月樵,请他关照关照。但他自己又不敢找黎世序,就托姐姐说情,姐姐知道丈夫的脾气,也不敢说,最后请黎世序的好友代为传话,黎世序慨然回答,为官贵自立,若自己真正能有所建树,何必托人照顾,我的妻弟决不是办事的材料,找人说情拉关系,不过是自己欺骗自己罢了!好友再三相劝,黎世序最后只写了“托顺带问安”几个字,妻弟怏怏而去。
道光四年(1824年),黎世序因积劳成疾,病逝于任所。“卒之日……街头巷尾哀哭一片,为数十年所未有者”。可见当地百姓对黎世序的爱戴之情。然而身为堂堂江南河道总督,黎世序死后竟无钱归柩乡里。道光得知,深为震悼,题书“干国良臣”四字赐祭葬。
黎世序一生勤政廉洁,为治理黄河、淮河、洪泽湖做出了不朽的贡献,深为百姓爱戴和拥护,在他身上充分展现了克己奉公、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行,堪称为人做官之典范。